根據你的數據(最大心率 172 bpm、靜止心率 44 bpm、乳酸閾值心率 160 bpm),以下是對不同心率計算方法的建議與分析:
心率計算方法的選擇分析
-
最大心率百分比法 (HRmax-based Zones):
- 優點: 簡單易用,適合基礎有氧訓練。
- 缺點: 忽略個體差異,可能不夠精確,特別是對經驗豐富或心率範圍極端的跑者。
-
儲備心率法 (Heart Rate Reserve, HRR):
- 公式:
(HRmax - HRrest) × 比例 + HRrest
- 優點: 更能反映個體的心肺適應性,對於你的靜止心率偏低的情況(表明心肺功能良好)尤其適用。
- 建議: 是一個更準確的選擇,適合日常訓練心率區間的計算。
-
乳酸閾值心率法 (Lactate Threshold Heart Rate, LTHR):
- 優點: 基於乳酸閾值,對於耐力跑者來說非常準確,特別適用於提高臨界速度和比賽配速。
- 缺點: 訓練區間分布更偏中高強度,可能不完全適用於基礎有氧訓練期。
建議選擇:儲備心率 (HRR)
儲備心率法綜合了靜止心率與最大心率的差異,更適合你的情況。此外,若進行比賽配速訓練,可以輔助使用乳酸閾值心率區間。
心率區間計算與分析
1. 最大心率百分比區間 (HRmax-based Zones)
區間 |
心率範圍 (bpm) |
強度描述 |
Zone 1 |
86–103 |
非常輕鬆(恢復跑) |
Zone 2 |
103–120 |
輕鬆(基礎有氧) |
Zone 3 |
120–137 |
中等(進步有氧) |
Zone 4 |
137–154 |
较高(閾值訓練) |
Zone 5 |
154–172 |
極高(短時間衝刺) |
2. 儲備心率區間 (HRR-based Zones)
區間 |
心率範圍 (bpm) |
強度描述 |
Zone 1 |
73–102 |
非常輕鬆(恢復跑) |
Zone 2 |
102–130 |
輕鬆(基礎有氧) |
Zone 3 |
130–146 |
中等(進步有氧) |
Zone 4 |
146–162 |
较高(閾值訓練) |
Zone 5 |
162–172 |
極高(短時間衝刺) |
3. 乳酸閾值心率區間 (LTHR-based Zones)
區間 |
心率範圍 (bpm) |
強度描述 |
Zone 1 |
96–128 |
非常輕鬆(恢復跑) |
Zone 2 |
128–144 |
輕鬆(基礎有氧) |
Zone 3 |
144–152 |
中等(提升有氧能力) |
Zone 4 |
152–160 |
高強度(閾值訓練) |
Zone 5 |
160–172 |
極高(短時間衝刺) |
分析與應用建議
-
恢復跑與低強度訓練:
使用 Zone 1-2(儲備心率法或 LTHR),強調輕鬆跑步與促進恢復。
-
耐力與比賽配速訓練:
在 Zone 3-4 (儲備心率法或 LTHR)進行,這是提升臨界速度的關鍵心率區間。
-
衝刺與間歇訓練:
使用 Zone 5,短時間衝刺將心率推至極限,提升無氧能力與速度。
你可以根據不同訓練階段的目標,靈活選擇合適的計算方法。儲備心率法適合大多數日常訓練,而乳酸閾值法可以用於競賽訓練精準化心率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