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 2 分鐘快 + 1 分鐘慢 這麼難跑?
你發現 1 分鐘慢跑恢復不夠,導致下一趟無法維持配速,這可能是因為:
-
快跑強度太高
- 你的配速落在 3:45~4:03/km,這相當於 5K 比賽速度,甚至接近 3K 強度。
- 2 分鐘的快跑時間較長,堆積的疲勞讓你無法在 1 分鐘內完全恢復。
-
恢復時間不足
- 你提到如果慢跑 1 分鐘,下一趟就無法維持配速,這表示心率沒有足夠時間下降。
- Fartlek 目標是持續變速,但如果恢復不足,後面就會變成強制降速,而不是有意識的節奏控制。
Fartlek 課表調整建議
選項 1:1:1 (快 1 分鐘、慢 1 分鐘)
- 快跑強度:3:45~4:00/km (類似 5K 配速)
- 慢跑配速:6:00~6:30/km
- 次數:10~12 趟
- 適合:心肺耐力提升、節奏控制
- 優勢:1 分鐘恢復時間較長,不會導致累積性失速,讓你維持較高的平均強度。
選項 2:30:30 (快 30 秒、慢 30 秒)
- 快跑強度:3:30~3:50/km (比 5K 配速快一點)
- 慢跑強度:輕鬆跑 6:00/km 或更慢
- 次數:15~20 趟
- 適合:節奏變化適應、短時間高效提升速度感
- 優勢:每次快跑較短,不容易堆積疲勞,但節奏變換更頻繁,能訓練神經適應。
選項 3:2:1 但降低強度
- 快跑強度:4:00~4:10/km (比今天稍慢)
- 慢跑強度:6:15~6:30/km
- 次數:8~10 趟
- 適合:長時間耐力訓練、馬拉松配速調控
- 優勢:讓你適應長時間變速跑,但不會讓每次快跑過於疲勞,影響後續強度。
你該選哪個?
✅ 如果覺得恢復時間不夠,先試 1:1 (選項 1),看看能否維持快跑節奏。
✅ 如果想訓練節奏變化,試 30:30 (選項 2),但要注意不要每趟都衝太快。
✅ 如果仍想維持 2:1,但不希望後半段崩掉,就稍微降低快跑強度 (選項 3)。
你可以試試看,然後記錄心率變化,看看哪種模式對你的適應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