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 說: 📊 TSS(Training Stress Score)週總量標準 TSS 是衡量訓練負荷的重要指標,依照訓練強度與目標賽事,週 TSS 會有所不同。 🏃♂️ 一般 TSS 週總量(以半馬訓練為例) 訓練階段 週 TSS 範圍 基礎期(提升耐力) 300~400 強化期(高強度訓練) 350~500 減量週(恢復調整) 180~250 賽前巔峰週(進入賽前狀態) 150~200 🔹 一般來說,減量週應該比前一週降低 30~50% TSS,讓身體恢復並適應先前的高強度訓練。 🔹 若減量週 TSS 未降低(如本週 268 TSS,超出標準),可能影響恢復效果。 🏃♂️ 不同訓練方式的 TSS 計算方式 TSS 計算方式來自 rTSS(Running TSS),其公式如下: rTSS=100×(實際配速乳酸閾值配速)2×時間(hr)rTSS = 100 \times \left(\frac{\text{實際配速}}{\text{乳酸閾值配速}}\right)^2 \times \text{時間(hr)}rTSS=100×(乳酸閾值配速實際配速)2×時間(hr) 其中: 實際配速 = 這次跑步的平均配速 乳酸閾值配速(LTP) = 4:53/km(依你最新測試結果) 時間(hr) = 以小時計算的跑步時間 📌 不同類型跑步的 TSS 計算 1️⃣ Zone 2 慢跑 10km(約 5:30~6:10/km) 假設 Zone 2 慢跑 10km,配速 5:50/km: rTSS=100×(5:504:53)2×(1060)rTSS = 100 \times \left(\frac{5:50}{4:53}\right)^2 \times \left(\frac{10}{60}\right)rTSS=100×(4:535:50)2×(6010) =100×(1.194)2×1.0= 100 \times (1.194)^2 \times 1.0=100×(1.194)2×1.0 =100×1.425= 100 \times 1.425=100×1.425 =42.5= 42.5=42.5 ✅ Zone 2 慢跑 10km,TSS 約 40~45 2️⃣ 乳酸閾值跑(LT Run) 乳酸閾值跑通常在 乳酸閾值配速(4:53/km)附近,影響 rTSS 最大,因為強度高。 假設 LT 跑 5km,配速 4:35/km: rTSS=100×(4:354:53)2×(560×2)rTSS = 100 \times \left(\frac{4:35}{4:53}\right)^2 \times \left(\frac{5}{60} \times 2\right)rTSS=100×(4:534:35)2×(605×2) =100×(0.939)2×0.167= 100 \times (0.939)^2 \times 0.167=100×(0.939)2×0.167 =100×0.882×0.167= 100 \times 0.882 \times 0.167=100×0.882×0.167 =88.2×0.167= 88.2 \times 0.167=88.2×0.167 =53= 53=53 ✅ LT 跑 5km,TSS 約 50~55 3️⃣ 間歇跑(Intervals) 間歇跑的 TSS 計算較複雜,因為短距離衝刺時心率上升快,但總時間短,因此以等效強度換算: 例如 4 趟 2 分鐘 3:50/km 間歇跑,每趟 400m,總距離 1.6km: 每趟 TSS 估算約 10~12 熱身與緩和跑(Zone 1/2)約 20 TSS 總 TSS 約 40~45 ✅ 間歇跑 TSS 約 40~50(視強度而定) 🔎 總結 訓練類型 計算方式 TSS 估算 Zone 2 慢跑 10km 100×(實際配速LTP)2×時間100 \times (\frac{實際配速}{LTP})^2 \times 時間100×(LTP實際配速)2×時間 40~45 乳酸閾值跑 5km 100×(實際配速LTP)2×時間100 \times (\frac{實際配速}{LTP})^2 \times 時間100×(LTP實際配速)2×時間 50~55 間歇跑 4x2min 高強度短時間 40~50 減量週 TSS 180~250 180~200(最佳) 🔥 建議 減量週應降低 TSS 至 180~200,避免過高的疲勞累積! 你的這週 TSS 268,已超過減量範圍,明天 應完全休息或僅 Zone 1 3~5km。 記住:TSS 不是越高越好,適度恢復才能確保賽前狀態! 📌 4/27 金城盃 應該逐步降低 TSS,確保賽前不累積疲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