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幾乎所有的減肥方法都是基於同一原理,但它們實際上都沒有抓住關鍵。
    "
少吃多練""減肥是由熱量消耗大於攝入完成的""1脂肪於3500千卡熱量,因此每天少吃500千卡或多消耗500千卡,1星期就能減重1。把每日的負平衡增加1倍就能每星期減去兩磅"......這些正是厭食症者所遵循的理論。他們在饑餓狀態下運動,直到身體瘦成皮包骨頭。這種減肥方法沒有把肌肉的損失考慮在內,也沒顧及到給身體代謝帶來的損害。

    對此,營養專家貝納多特博士根據最新的營養與運動科學理論,對飲食與鍛煉這兩種減肥手段提出了新的主張。他認為,首先要注意的是進食時間對身體如何處理攝入的熱量有很大影響。第二是要關注如何通過改善身體代謝來減肥
    
一、 能量平衡是體重控制的關鍵
    
人體就像是124小時運行的汽車,我們在開車時總會注意及時加油,同時又不會往油箱裏灌入超過設計容量的燃料。不幸的是,許多人常常讓自己空著油箱硬走,然後又灌入超量的燃料。
    
如果你想通過早晨空腹跑步來減肥,缺乏能量的身體便會以最簡便的方式獲得補充--分解肌肉,並把其中的某些氨基酸轉化為葡萄糖消耗在運動中。這就意味著你雖然在辛苦地鍛煉,卻把應該保持的肌肉組織損失掉了,該減去的脂肪卻沒有受到觸動。這個過程可稱為"減肌運動"
    
另一個經常發生在減肥者身上的情況可以被稱為"增肥飲食"。它指的是兩餐之間相隔時間過久,造成饑腸轆轆,然後就是大快朵頤把自己撐個肚兒圓。這種突然的巨額熱量攝入會使胰島素大量分泌,熱量的超額部分便轉化為脂肪貯存起來。
    
以上兩種情況都對減肥不利,更糟糕的是把二者結合在一起。空腹運動會暫時

掩蓋食欲,同時消耗掉許多肌肉蛋白質,之後的飽餐--既難以彌補肌肉的損失,又增加了脂肪的貯存。
    
要避免這種狀況,能量平衡是關鍵。在貝納多特博士的實驗中,那些通過少食多餐(每餐攝入300500千卡熱量)來保持體內能量平衡的運動員取得了最理想的結果。他們的做法如下:
    1 
早晨醒來後立即進食。
    2 
運動前保證吃些東西(見附表)。這些熱量不但能防止肌肉在運動中受到分解,還能利用進食後代謝率的提高在運動中與運動後增加能量消耗。
    3 
運動結束後儘快補充能量。讓消耗掉的貯備得到恢復。否則身體會以分解肌肉蛋白質來獲得能量。
    4 
一天進食56次。貝納多特的一項研究證明,在運動員的一日三餐之外,增加3次加餐有助於減少體脂,增加肌肉。這些運動員的體能,包括爆發力與耐力,也得到了增強。當然你不能額外地一次攝入幾百千卡熱量,而是把一天計畫攝入的總熱量合理地分成幾份,少吃多餐。
    
貝納多特認為,最糟糕的是用突然大幅度減少熱量攝入的方法來減肥。合理的目標是1周減重0.5公斤。這樣不但容易成功,反彈的可能性也比較小。
    
二、 體內能量的起伏影響了代謝率
    
人體的基礎代謝率(也就是在一天中維持基本生命狀態消耗的能量)會隨著年齡增長而變慢,這也是許多人隨著年齡的增長而體重增加的原因之一。但是一項研究證明,中老年人如果像青年人一樣運動與飲食,代謝率也會保持"年輕"
    
當然這並不是說著你必須像十幾年前一樣進行高強度運動,也不是說你可以像小夥子一樣隨意享用麥當勞的巨無霸漢堡包。這個結論只是表明,如果你的熱量攝入較高並能夠利用它,你的消耗總熱量也會提高。""""是相互影響的。
    
身體在消化吸收食物時也會消耗熱量,這就是"食物熱效應"。它平均占全天總

消耗熱量的10%左右,並且會隨著少吃而降低,多吃而提高。增加進食次數或變化食物內容也會影響其消耗量。
    
另外,當天的運動量或活動量也會影響代謝率。只有把進食量的增加與運動量的增加結合在一起,身體的代謝率才會有效得到提高。而這正是保存肌肉並消耗體脂的關鍵。這個過程就像你在控制收入與支出的平衡,"多掙錢、多花錢"總是比"不掙錢、少花錢"容易得多。
    
有些食物有助於提高代謝率。比如,蛋白質在消化過程中就比碳水化合物與脂肪消耗的熱量多。有研究發現,動物蛋白(比如牛排)比植物蛋白(豆腐)效果更好。
    
你所進行的運動種類也會影響代謝率。力量練習能在運動當天甚至第二天大幅度地提高基礎代謝率。而有氧運動的效果主要是在運動中,對運動後的代謝率影響時間較短。
    
力量練習之所以產生較長時間的代謝率提高效果,主要是由於肌肉在運動後的修復工作所致。1小時的舉重練習可使肌纖維發生高於平時的分解,而攝入的蛋白質會比平常更快速地重新合成這些肌纖維。身體代謝率由此得以提高。芬蘭的一項研究發現,運動後3小時肌肉的分解提高了17%,合成則提高了21%。這個過程被稱為"蛋白質轉換",在此過程中有許多能量會被消耗掉。
    
研究證明,具有提高代謝率作用的運動種類通常是長時間與高強度的,但有的短時高強度的運動也能產生相同的效果。在一項實驗中,男性運動員進行了31分鐘的舉重迴圈練習(提鈴至胸、臥推、下蹲),結果是在練習結束後38小時時,他們的代謝率仍然高於平時。
    
三、"低效率"的飲食與運動是一台脂肪燃燒機
    
工作時的高效率是件好事。但是在進行飲食控制與運動時,高效率卻成為阻力之一。身體在運動時效率越高,消耗的熱量就越少。比如有些人,日復一日地用相同的重量做同樣的動作,1年以後在他們身上看不到任何進步。原因就是

他們的肌肉逐漸適應了那套運動的要求,不必增加力量或能量消耗就能對付,於是體能的進步就中止了。
    
以下是防止運動變得高效率的方法:
    1 
力量練習--有兩個途徑。第一是增加所舉的重量,第二是選擇對身體平衡和協調性更有挑戰的動作。舉例來說,你臥推的最好成績是90公斤,那麼舉190公斤是很有挑戰性的,必須所有參與工作的肌纖維都全力以赴才能成功。與此相反,用25公斤4次則非常容易,因此是高效率的,它對提高代謝率基本沒作用。比較合理的是用7585公斤36次,它對代謝率的超量負荷刺激遠遠大於用輕重量做1012次。
    
從動作方式來講,舉過頭頂的動作更有挑戰性。比如,站立肩上推舉就比坐在器械上推舉效果更好。另外,舉著杠鈴做下蹲與箭步蹲也是"低效率"的。
    2 
有氧運動--毫無疑問,快慢交替的變速練習能夠把跑步、游泳、騎車變得"低效率"。這是早就被證實的減肥良方。
    3 
飲食同樣如此,在本文的前面已經提到"食物消化熱效應"。高蛋白質飲食能夠提高消化本身的熱量消耗,從而降低"效率"。而如果攝入的蛋白質來自含鈣豐富的乳製品,其熱量消耗會更高。其中原因下面還會提到。
    
四、把飲食與運動結合起來
    1 
每日進食56次,避免兩餐之間相隔太長時間。這樣你就不會因為過度饑餓而暴飲暴食。如果在飯前情緒變得不好,這也是一個過長時間沒有進食的表現。
    2 
正餐或加餐都要包含一些蛋白質食品,其中一定要有含鈣較多的乳製品。
    3 
運動前吃些東西會使你消耗更多的熱量。運動後及時補充能量既可促進肌肉的修復,同時也可增加熱量的消耗。
    4 
每週進行24次主要針對大肌肉群的力量練習。全身參與的動作對於提高代謝率很有幫助。
    5 
每週進行23次有氧運動。如果體能允許,進行變速有氧運動是最有幫助的。但是如果這會影響你次日練力量的體力,那還是把精力留給第二天為好。3次高強度的力量練習比6次一半強度的鍛煉要有效得多。
    
最佳進食間隔
    
運動時間決定了進食時間和內容
    ◆
早晨鍛煉者
    1. 
運動前餐(任選其中1套)
    
乳清蛋白奶昔1杯、1個香蕉與1個煮雞蛋、1杯拌穀片的脫脂牛奶
    2. 
運動後早餐
    
煎蛋白加蔬菜、麥片粥、橙汁
    3. 
上午加餐(選其1套)
    
優酪乳與水果、乳清蛋白奶昔與水果
    4. 
午餐(任選其中1套)
    
烤雞胸與蔬菜沙拉(橄欖油調料)、全麥麵包夾金槍魚或午餐肉三明治
    5. 
下午加餐(任選其中1套)
    
花生醬(或夏威夷仁)與蘋果、代餐營養棒
    6. 
晚餐
    
烤三文魚(或雞胸、牛排)與蔬菜沙拉
    ◆
午間鍛煉者
    1. 
早餐(任選其中1套)
    
全麥麵包與炒蛋、麥片粥與優酪乳
    2. 
上午加餐
    
乳清蛋白奶昔與水果
    3. 
午餐(運動結束後)
    
雞胸三明治與水果
    4. 
下午加餐

花生醬(或夏威夷果仁)與蘋果
    5. 
晚餐
    
煎瘦牛肉餅(或火雞肉)與全麥麵包、拌黃瓜、番茄
    ◆
下班後鍛煉者
    1. 
早餐(任選其一)
    
全麥麵包與炒蛋、全麥穀片加脫脂牛奶加藍莓
    2. 
上午加餐(任選其一)
    
乳清蛋白奶昔與花生醬、優酪乳與夏威夷果仁
    3. 
午餐
    
雞胸肉、全麥麵包與蒸蔬菜
    4. 
下午加餐(任選其一)
    
花生醬與蘋果、代餐營養棒(或牛肉幹)
    5. 
運動前加餐
    
乳清蛋白奶昔
    6. 
晚餐
    
烤三文魚(或雞胸肉、牛排)、蔬菜沙拉(橄欖油)、糙米飯
    ◆
以鈣治肥
    
哈佛大學的科研人員發現,那些每天攝入3份乳製品,其中所含鈣與其他食物中的鈣總量達到1200毫克的人比其他人的肥胖可能性要低60%,同時也不容易發生胰島素對抗現象,從而降低了患糖尿病與心臟病的危險。
    
乳製品中的鈣與力量練習一樣能夠幫助你通過"低效率"的消化吸收來消耗更多的熱量,因此熱量相同但含鈣量高的食品就更有助於減肥。專家認為,食物鈣能把熱量從脂肪向肌肉組織轉移。如果你一天減少500千卡熱量的攝入,同時保持高鈣飲食,其中的鈣會發揮雙倍的作用,相當於1周多減少1體脂。鈣片中的鈣有相同功效,但其作用要小於乳製品中的天然鈣。

低效率"的鍛煉計畫
    
沒有一個鍛煉計畫能永久適用,但是以下這套練習可以至少滿足兩個月的需要。這些動作主要由大肌肉群參與工作,肌肉在運動後的修復過程促進了熱量的消耗。這些練習方式本身也是"低效率"的。初級練習者按計劃做,有鍛煉經驗的人可做括弧中的練習。
    
星期一與星期五:
    
每個超級組做68次,中間不停頓。大組之間休息60秒。每個大組做46次,然後做下一個。
    1 
腿推舉(或持啞鈴下蹲)+腿彎舉(直腿硬拉)
    2 
啞鈴肩上推(杠鈴提鈴至胸上推)+滑輪下拉(引體向上)。
    3 
杠鈴臥推(寬握距臥推)+坐式划船(杠鈴寬握俯身划船)。
    4 
仰臥起坐(負重仰臥起坐)+山羊挺身(負重挺身)
    
星期三:
    
在迴圈中每個練習做1012次,中間不停頓,迴圈之間休息12分鐘。共做12個迴圈。
    1 
持啞鈴箭步蹲(頭上舉啞鈴箭步蹲)。
    2 
提啞鈴至胸肩上推舉(上舉用爆發力,頂點腳跟抬起)。
    3 
持啞鈴下蹲起(持啞鈴下蹲跳起)。
    4 
後支撐臂屈伸(雙杠臂屈伸)
    5 
俯臥撐(腳支撐在長凳或健身球上)
    6 
仰臥團身交替蹬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刺客阿昌 的頭像
    刺客阿昌

    輕鬆跑

    刺客阿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