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從adidas推出新材質:boost科技後可以發現到在adidas跑鞋設計上已經從剛開始的少部份採用到如今
可以說全面性的推廣到各類型的跑鞋上面不管從任何鞋款慢跑鞋、訓練鞋、競賽鞋就連當初我很難像的TAKUMI
都向BOOST科技靠攏了,這對於舊有的adidas跑鞋科技有很強死忠支持者來說還需要一點時間來適應這個改變。
這次收到我穿過的adios boost第二雙跑鞋在某些方面做了一些修正,無非是要讓跑鞋更貼近跑者的真實感受。
[外觀]
從外觀來看採用類似潑墨畫風格的顏色搭配,帶有流行與專業兼具的味道不管是穿著去逛街或是穿上它
挑戰山路都十分適合,這樣的風格符合現今年輕人的口味沒有單調的配色也挑脫舊有的眩亮模式。
adidas推出此款配色低調中帶有一種無形中抓住人們目光的感覺,以前推出的螢光配色是一種強迫
它人接受的觀感而這雙配色則採用乍看之下不覺的有什麼但是第二眼再看時則有更強的耐看度。
剛穿上它去團練時跑友馬上注意到看起來不像跑鞋但是再一細看確有著很純正的專業血統。
附帶一提的去年柏林馬拉松跑者穿的是另一雙同款的 adios boost 2 m 跑鞋,在規格上和這次測試的相同
只是顏色不同而已。
顏色如下:
接下來看看本次測試的adios boost 2 m 跑鞋,鞋後跟採用帶有反光性質的
塑膠材質在光線照射後反光效果十足。
鞋面採用細網布的設計搭配不規則彩繪潑墨彩繪圖案有一股山水意境。
鞋頭側邊以麂皮材質配合反光圓點設計增加夜間跑步安全性。
側邊adidas logo 邊條以霧面做處理低調中帶有一種奢華感覺。
[透氣性]
前面看到照片鞋面網布層透氣孔不算大但是從下張圖來看採用單層布料設計對著陽光下看直透性十足
對於散熱性不用擔心,adidas 針對鞋面採用coolever材質增加透氣性讓練跑時熱氣有效排出鞋外。
鞋後跟渲染配色和鞋面的巧妙搭配塑造整體一致的感覺,adios boost 字樣表明了這雙鞋的血統。
[鞋墊]
絨布軟墊讓跑者在練習時有第二層的防護。
鞋墊印有adios boost 字樣,而下行小字也正是boost 所要帶給跑者的無止盡的能量傳遞
endless energy。
鞋墊背面軟膠有透氣孔設計而紋路設計更可以讓鞋墊不會任意滑動。
鞋內標示牌原本都是設計在鞋舌背面上緣但是近幾年改為縫製在鞋頸口右方位置
我認為可以防止標示牌磨損發生之前設計在鞋舌位置時很容易因為長期
穿脫造成標牌字樣模糊看不清楚。
[鞋底boost科技]
再來看看鞋底避震科技boost,早在2013 年第一次推出boost科技時穿上energy boost跑鞋時從當初的
懷疑耐用度及實用性到現在經歷過數雙結合boost科技的adidas跑鞋實際測試後打從心底對於這個目前
幾乎全面改寫adidas鞋底科技的材質技術還是有一些質疑,針對慢跑及訓練鞋款來看鞋底透過tpu小顆粒
膠囊能量儲存釋放在跑步時確實能夠有效的達到緩震效果以這樣對比幾樣adidas當初的避震設計formotion
科技來看已經從單純鞋跟避震轉變成全鞋底的避震模式,這個轉換過程在穿慣了原有adidas科技的
跑友來說還需要一定程度的適應期,但是反觀在adidas競賽鞋款方面來看這一塊從原先的涉獵不深
到近幾年加入了TAKUMI鞋款的大力加分下,我想是目前可以和各家競賽鞋款抗衡的一項力器,
但是對於即將改變的TAKUMI鞋底我想需要更大的適應性還有認同性,這段介紹boost外也提到
了一些自己對於兩年前adidas推出的新鞋底科技表達一些自己的想法。
下圖鞋後跟boost科技設計採用最底層耐磨層、tpu材質boost科技、部份eva材質等三部份。
而tpu的厚度會隨著鞋款的設計不同增減厚度,讓跑者借由不同tpu厚度及eva材質搭配比例
讓跑鞋呈現不同的跑感。
這也是目前adidas大力推廣的boost科技。
[鞋底:顆粒材質]
adios鞋底採用前腳掌四週以耐磨層環繞外中間露空部位配上顆粒底增加跑者在落地時的
抓地力比起全腳掌顆粒更容易讓跑者接受落地的跑感另外增加耐磨層
可以延長跑鞋使用壽命,所以adios boost 2 是一雙兼顧訓練及比賽的跑鞋
跑者可以依照個人接受程度穿著。
QUICKSTRIKE 在指標性鞋款上都會配備有這樣的設計,而顆粒底的設計增加
彈力及減少重量讓跑者在同樣效果的保護下有更佳效率在跑動的流暢性上。
[中足穩定系統:TORSION SYSTEM]
adidas目前在多方面的更改舊有鞋款的各部位系統外只有這地方依然維持和舊
有相同的設計,不管是8字形或是x型等的中足穩定系統都讓跑者在跑動落地的穩定性上
增加動作的一致性,因為不正常的扭曲會造成腳底的傷害發生。
[耐磨大底]
後腳跟配有馬蹄形的耐磨層設計讓跑鞋的壽命延長。
鞋底後方來看有在容易磨損的位置做一個加強處理,稍稍往上的耐磨處
讓易磨損部位有更多的防護及強化設計。
[adios vs adios 2m 比較]
新舊兩款的adios比較從外觀來看發現在顏色上呈現兩種極端,除此之外在鞋型上也有不同。
側面來看舊款呈現的是突出但是新款的則是低調感覺,兩者在設計風格上有很大的不同。
鞋尖前端舊款的網布透氣孔很大在材質上也和新款的不同,包覆性來說新款的會比舊款的更舒適
而舊款在穿著上有些許空洞感,而且舊款鞋尖四週雖然以膠膜環繞但是比起新款的包覆性會差一點。
新舊兩款adios boost 腳後跟差異比較:
這個位置我想是新舊兩款最大的差異,舊款的低位置鞋頸設計在穿著上會比新款的更有保護性
新款的adios採用比舊款更低的後腳跟防護設計在實際穿著體會上會有脫離感發生,
所以在穿著時要確實綁縛好鞋帶這樣減少加速時的鞋身脫離感。
鞋尖設計新款的略為尖了些前腳包覆性會更好一些。
從前腳尖包覆性到後腳跟的尾端保護性來看比較建議略為加高的鞋頸設計會有更佳的跑感。
[實際練跑測試]
2015.02.14 28km 山路團練
2015.02.15 25km 山路團練
已經穿過前一代的adios跑鞋對於這款的跑感多少已經有點印象了,但是穿上這款adios boost 2跑鞋後
又有了另一個不同體驗,借由幾次觀音山山路練跑測試發現在平路加速性來說有比前一代的好一些
但是在後腳跟的穩定性來說稍嫌弱了些,也就是在爬坡山路練跑時發現後腳跟的固定作用會有點薄弱
這點在舊款的adios boost上比較沒有發現到的問題,當天練的華富山路現是一條6km的爬坡山路
剛好借由這段路線來測試跑鞋的穩定性如何?
鞋重228克對於日常訓練來說不算重也可以當作訓練速度之用,前腳掌的顆粒底有效的在平路加速及山路
穩定性上發揮一定的功效。
另外在首次穿著時就挑戰長距離的練跑測試沒有任何的不適感發生是一雙兼具訓練及競賽的跑鞋,
在第二次練跑測試時特別挑了觀音山屬一屬二的陡坡:中直路及崩山巷進行雙塔挑戰練習,
印象中單次連續挑戰這兩條路線的次數很少因為兩條路線可以說是出了名的難跑,兩條路線里程
都為3km,先凌雲路上山後公車站牌轉進準備接受陡坡"洗禮"了(因為只單純跑一條都會讓你在登頂後全身噴汗
),跑山路有一個訣竅在於步伐小些調整呼吸穩定上山不要有體力透支的感覺為上策,第一趟上崩山巷
跟在雞排大師的後方一路緊咬還好adios boost 2 的優異性能讓我在前段落後下還能夠在最後關頭
搶得先機,登頂後先下切凌雲路緩和一下,等到團練弟兄上來後再原路下切,
第二趟中直路挑戰其實在崩山巷完後就想放棄了但是既然說了要跑就咬牙拼了,
中直路的特性比較親民些因為前半段稍緩一些只在後半段來個下馬威讓前來挑戰的跑者個個嚇破膽,
adios boost 2 m 的前掌顆粒在山路上發揮到一定效果,踏穩每一步是跑山路的一個重點
許多的山路比賽跑者在缺伐訓練的情形下都有燥進的缺點,穩紮穩打的才是山路訓練及比賽的
訣竅所在,在較陡的山路練跑時可以借由上身前頃讓雙腳平貼路面的穩定上山,此時調整呼吸也是另一個
練跑依據。
第二次的adios boost 2 m 的長距離練跑測試讓我對於這雙新款跑鞋有了更深一層認識。
[跑姿落地分析]
下圖借由我的跑姿來說明,起跑時前腳掌先落地再轉換到另一腳。
另一腳觸地後轉換為平貼地面準備換腳前進。
換腳後準備另一次的前進準備,上半身保持挺直不要有駝背的情形發生另外手臂自然下垂
自然擺動的配合步伐運動。
adios boost 2 在加速性來說很強,但是在舊款的adios boost有一次穿著比賽的經驗來說
對於速度型的跑者會有一點地面回饋力道減弱的感覺,這點對於比賽要求速度的跑者來說
反而會消耗過多的體力來讓雙腳前進,這點可能在穿著體會上會因人而異
所以這雙adios boost 2 跑鞋對於跑者來說屬於訓練鞋款。
炫麗配色很搶眼。
穿上它後你會真正的喜歡上adios的絕佳跑感。
這次特別穿上去年富邦馬adidas贊助背心配上短T。
兩次測試後腳底磨損情形不嚴重。
團練後蘆慢準備早餐享用,大家在練完陡坡後借由補充一下豐富早餐為下一次團練做準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鞋測總評]
1.配色很有創意對於跑者來說吸引很大目光。
2.結合boost科技的adios 2跑鞋在加速性上不同凡想。
3.後腳跟略顯低了些在穿著上會有點後跟包覆不足的感覺。
4.鞋帶偏細在綁縛時會有點不牢固。
5.單價上有點偏高對於跑者來說有點吃力。
6.adios boost 2的耐用性來說很強,耐磨底不算厚但是使用壽命不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