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去年底有機會穿上另一款李寧--双渡跑鞋,那雙跑鞋中底就是和李寧雲跑鞋相同
的中底材質,在那時候已經對於雲跑鞋的新科技材質留下印象,這次有幸正式穿
上李寧--雲跑鞋相信會是另一次全新的體驗。
接下來讓我為各位介紹這款新上市的--> 李寧 雲跑鞋登場。
[初見面]
9號傍晚一通電話急call我下樓領國際包裹,怪了??怎麼會有我的包裹啊?
下樓領包裹後拆開一看真是讓我驚訝,原來是新款的李寧--雲跑鞋。
而這款在跑吧及跑步聖經網站剛好也在那個時候如火如荼的進行測評員的招募
活動而我也正想準備投搞來爭取試用名額但是很幸運的先一步取得試用機會,
而這也是李寧對我的測評文有一定程度的信心。
下圖是第一次透過UPS國際快捷寄來的包裹:
開箱後映入眼中的真是令我驚豔的跑鞋,鞋底橘紅色的亮眼配色加上鞋面中段
隱約透出紅彩亮光真是賞心悅目的好看,這雙是我收到李寧跑鞋第一次感覺
驚豔的興奮感。
從鞋盒來看一改之前舊有樣式,這次採用側邊掀蓋方式,從拿到盒子一開始就
覺的這次的雲跑鞋和之前其它款的跑鞋不一樣了。
鞋盒正上方 "LI-NING CLOUD"字樣配上"云"字的象形字更增添了一種昇華的科
技感,結合中國古代的概念套用到現在的新科技上,也是李寧致力發展跑鞋的
長久以來的理念,不刻意追求其它廠牌的後路要能夠走出在己的特色我想會是
李寧跑鞋發光發熱的重要理念。
鞋盒上的"LI-NING CLOUD"
ARHJ005-1 避震--雲跑鞋
[外觀]
收到的這雙雲跑鞋,黑色鞋面隱約透出紅色內襯光亮,而鞋底厚實的李寧--雲配方
緩震科技,且配色橘紅色反射透亮光線,而且設計帶有凹凸紋路的光滑面真是
不一樣的感覺,下圖照片在顯現上與實體感覺差了些沒有徹底展現這雙跑鞋的
透亮光彩。
鞋底部位李寧logo雙雙配對,一旁閃亮內裡布面透露出一股不凡的魅力。
[鞋面]
細緻的網布鞋面配上貼片膠膜在鞋面呈現上更為簡單大方。
下圖側邊膠條包覆在鞋面網布外層,鞋尖前端的反光條在夜間跑步時更為安全。
看到鞋身亮彩立體印的鞋面在線條中透露出雲彩亮光般絢爛,不同角度觀看時
都有不同的光感呈現出來,更增加這雙跑鞋的隱藏式亮點。
鞋身尾端條紋配上李寧logo加上隱約透出的彩紋確實有不一樣的感覺。
鞋帶孔外觀
[鞋底--李寧雲配方]
下面來正式看看李寧雲跑鞋的重點設計,李寧雲配方是款跑鞋主打的全新中底材
質,有別於以往的EVA鞋底效能取而代之的是全新的彈性體材質。
[李寧--雲配方 介紹]
在上一篇的李寧--双渡跑鞋
http://bbs.runbible.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81238&page=1#pid2105771
已經介紹過這個李寧新配方的材質特性,這裡有必要再介紹一下,
由李寧研發團隊 Forrest Gan 博士領軍開發出的李寧雲配方有著如下的
優點,在原有的EVA材質內加入苯環提高材質的彈性及耐久度,這也是長久以來
各家鞋廠致力開發新材質的重點。
新配方--改性EVA發泡體從外觀觸感來看與傳統的EVA材質更以彈性,按壓時好
像有種帶有黏性的感覺,就是按壓下去以為很軟但是會有一股很強的回彈感,
在下面我會將李寧雲配方和adidas的boost材質做一個比較。
從後腳跟到前腳掌部位的發泡EVA材質厚度是由厚到再厚的模式,這樣剛好有效的
將腳跟及中前腳掌部位得到完整的避震保護。
[李寧--雲配方 VS adidas boost 科技]
李寧的改性EVA發泡體和adidas 的發泡TPU在原理上有點相近,都是透過改良
舊有的材質成為一項全新的中底科技,adidas boost是將TPU吹製成一個個小泡
泡後成為緩震材料,也就是每一個小氣泡都像是個緩衝氣墊般在鞋中底保護雙
腳,而李寧改性EVA發泡體研發原理有點接近但是它是在原有EVA材質中加入
其它添加物利用苯環的特性在材質間形成彈性體,而在發泡過程中形成的氣體
就和boost很接近,除了利用材質特性加強彈力外而這些氣泡體也成為緩震的
"氣囊"所以兩者真的很像。
[李寧雲配方 vs adidas boost 兩者比較]
1.李寧雲配方壓觸起來比boost來的有彈性且韌性很強,所以在壓按時會有種"黏
性"感覺而且很彈的觸感。
2.boost的特性很接近氣墊跑起來的感覺會很穩,不會像nike氣墊那樣空洞及太
軟跑感,而李寧雲配方則是跑感彈性更佳,雲跑鞋在整雙鞋底都是緩震材質沒
有額外的黏合中底材料所以對於避震的感受更直接。
3.使用壽命來看,boost的官方文件說到在跑過500公里後和剛出廠的彈性一樣
而李寧雲配方是如何就只有測試才知道,但是一般這類材質能撐上近千公里
想應該沒問題的。
[鞋底後端--雲符號]
鞋身後腳跟"雲"符號呈現,類似圖騰印記表明了雲跑鞋的血統。
再往上看LI-NING的標幟印在鞋後跟上方配上週邊的條紋線路增添一點原始風
味,這點有點像是台灣原住民早年習慣在臉頰四週刺上條紋代表某種階層意義。
[鞋前視圖]
從這張照片可以看到略為凹陷的鞋前端及鞋帶區中段更為浮貼腳型讓穿著上更為
舒適自在。
[後跟穩定系統]
鞋身後端有穩定腳跟的設計,從照片來看凹陷處後方整個底座就是保護腳跟穩定
步伐的設計重點,這裡的加強特別重要主要是鞋底缺伐穩定系統所以為了讓跑步
時步伐更趨穩定這個部位提供了必要的幫助。
以手指按壓感覺很硬的底座,這點設計和賽車座椅的筒狀座椅很像,功能是
更為穩定的保護跑者的後腳跟不會在跑動時偏移。
關於雲跑鞋的後跟穩定系統在跑步時的感覺會在後段實測文中分享心得。
鞋頸部位沒有特別加厚處理,但是採用絨布面材質在穿著上很舒服,若是長時間
穿著會有一點悶熱感覺在這個溫度稍低的時節我想不影響跑步反而會覺的溫暖
些。
[Tuff RB--耐磨大底]
鞋大底採用統一的耐磨材質且從鞋前端到後跟都是一樣的設計,沒有區分前腳掌
及後腳跟等部位的功能設計,這樣的設計主要是想完整呈現中底的材質表現,
外底除了耐磨外在顆粒的選擇上是以四邊形為設計重點。
顆粒底外形從前腳掌的正方形到中段的菱形一直到後腳跟的平行四邊形
都是不一樣的外觀。
從下面這張照片來看在顆粒外形上正方形的中央以內凹的方式收尾以結構來說明
當顆粒壓縮時會有內凹的作用達到緩衝效果,當然這樣的緩衝效果的影響很小
主要是避免讓鞋底直接"整塊"直接觸到地面這樣會造成太大的壓力回饋作用
而且踏地後會感覺很大聲及鞋底過硬的錯覺發生。
後跟尾端有李寧LOGO圖案,看到鞋底顆粒和前腳掌部位不同這裡變成
平行四邊形設計外觀而且每個有連貫在一起的排列呈現,保護腳跟穩定的接觸面
及增加耐磨性。
後腳跟耐磨厚度在3mm ~4mm 之間有效的延長跑鞋的使用壽命。
[鞋墊]
漢麻科技材質一直以來都是李寧鞋墊的重點設計材料,散熱效果佳很適合做為鞋
墊的設計,材質有點偏硬些但是穿起來適應性不成問題。
鞋墊底端是漢麻圖案,呈現師法古代的作法讓傳統技術能夠在現代化的產品上
發揚光大。
鞋墊背面刻紋深淺不一有相當程度的止滑作用,溝痕順著足弓彎曲到足後跟
配合腳型。
細看紋路觸感增加耐磨性及止滑功能。
鞋墊外圍略為隆起配合腳型但沒有在足弓部位刻意的拉高,很平整的設計
也許是材質關係所以沒法做到配合腳型做更大幅度的彎曲設計。
鞋舌尺寸
鞋舌 LI-NING LOGO
鞋內車縫線
李寧雲配方介紹卡
耐磨大底介紹小卡
HEMP 漢麻科技小卡
[跑姿介紹]
在介紹這款跑鞋實測前先來看看我的跑姿,這樣對於相同跑姿的跑友來說會有所
幫助,記得早期我的跑姿是後腳跟落地所以在鞋跟的後方磨損很嚴重,
在這幾年跑姿漸漸改成中前腳掌落地所以相對的磨損部位也從後腳跟移到鞋中段位
置。
[跑姿落地分析]
1.以下圖來看我落地觸地瞬間會先以鞋的中前外側落地為主。
所以在我的鞋磨損部位這個地方會稍微嚴重些,而且這個部位的保護性也很重要
2.觸地後轉為整個腳掌平貼地面,這裡可以看到鞋底擠壓後轉往後段緩衝模式
所以雲跑鞋在中段位置稍稍加厚的處理正好幫助我落地時的緩衝有很大幫助
再來第二段的中後鞋跟落地時正好用到後腳跟部位的緩衝功能達到完整保護的
效能。
3.轉換到前腳掌準備離地換腳,這時用到少許的前腳掌緩震但是在加速跑
時會使用到較多的中前腳掌避震以達到快速轉換步伐的頻率。
4.前腳尖離地。
另一張照片腳步切換。
[雲--跑鞋測試]
收到跑鞋前幾次時以稍短的十多公里慢跑來當作跑鞋的適應,這幾次的跑鞋測試
主要是適應新鞋的磨合感覺,以剛穿上李寧雲跑鞋來說感覺鞋底有點偏硬,
我想最主要的原因可能在於鞋底的大片無變化的大底所導致但是在鞋中底的
改性EVA發泡體這時發揮第二階段的功能有達到緩衝的功能。
以下這篇就我這次鞋測進行了一次長距離30KM練跑,一方面是要測試跑鞋的
穩定度另一方面也試看看在長距離下跑鞋的適應能力。
時間:2014.01.19 早上五點
路線:台灣省新北市三重區往八里轉關渡宮路線 (自行車柏油路面)
在測試過幾次雲跑鞋適應練跑後利用假日進行了一次長距離的測試,因為一雙跑鞋
若是沒有實際進行長距離練跑測試是沒法知道跑鞋是否能夠適合長時間的練跑
從鞋底的適應性到鞋內是否悶熱難受一直到腳是否會因為這樣而起水泡等
都是在長距離跑中會發現到的問題所在。
這條路線是我平時練跑路線只是隨時間的長短會增減路線,今天時間足夠所以
我就跑30KM為基本里程量這樣也能夠測試出雲跑鞋的真正實力。
出發後經過市場上三信陸橋轉堤防路線,這一路近一公里的筆直平坦路況正好
發揮跑鞋的強項,在水泥路面較硬的路況上能充份反應出跑鞋的緩震性能。
快速奔馳在清晨的小路上雖然一路上只有孤獨一人跑在道路上但是有李寧雲跑鞋
陪伴我一起訓練。
堤防下新增的指標路牌可以讓我知道前方後方幾個定點距離多少?也可以當作
速度上的參考依據之用。
上提防後是新鋪的柏油路面而這裡是我練習速度跑的路線,從這一路直線有將近
3KM長是練習長間歇或是衝刺跑的絕佳場所。
而這幾段路線穿上雲跑鞋很舒適,雖然在腳後跟的足跟穩定系統對我來說有點
硬但是在跑過前面幾次十多公里的適應後這時已經不會感覺那麼憋腳了。
稍做休息不是跑累了而是停下腳步拍幾張李寧雲跑鞋的照片,鞋中段後方是
北投焚化爐,而前方綠色一片是紅樹林保育區,這條路線沿著淡水河一路前進
旁邊有遠山襯托是一條很棒的練跑路線。
沿路經過觀音坑溪橋,這裡是近幾年新蓋好的自行車道路線只要是假日一定是有
許多的單車或是慢跑愛好者沿著這裡跑步欣賞風景。
襯著背後關渡大橋美景,等一下要上橋跑到關渡自然公園路線。
李寧雲跑鞋踏在木棧道上,這一趟近30公里的操練已經對於雲跑鞋優異的性能
熟悉了解,在舊有的材質裡加入新元素確是一項很大的創新,改變了原有材質的
特性很彈很有效的避震來自地面的回饋力道。
折返回去前在自然公園裡的小池塘邊幫李寧雲跑鞋拍幾張照片記錄一下這趟長距離
練跑,全腳掌的避震系統和舊款跑鞋的EVA材質比較起來更加有彈力但是不會因為
[雲跑鞋總結]
1.很棒的全新體驗,將舊有材質添加新的元素使的跑鞋注入新的生命,全腳掌避震
系統很適合初學及進階選手穿著,不管在長距離或是加速性上都很得心應手。
2.在後跟穩定系統方面稍偏硬了些對於初次穿著時會覺的腳跟卡卡的,但是適應
一段時間後就會感覺溶入雲跑鞋的行雲流水中。
3.鞋底建議改進針對腳掌各部位不同彈性設計,因為這款雲跑鞋整個大底都是
同一材質對於跑者來說觸地後會有較大的壓力沒法緩衝,而且觸地聲音會較
大聲,對於跑者來說剛開始需要一點時間磨合。
4.足弓內側沒有刻意加強處理所以對於低足弓跑友來說可能會覺的足弓酸痛感覺
這點可以穿著另一款的双渡跑鞋,這雙跑鞋鞋底和雲跑鞋相同但是足弓部位
有加強保護。
5.很高興李寧推出這款雲跑鞋,在品質及材質創新上很讓人耳目一新,相信在
不久我們持續會看到李寧推出屬於自己的跑鞋特色。
[跑鞋測試里程資料]
雲跑鞋測試里程:116.72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