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友課表 快跑 1' 緩和1' 這樣跑30趟,若是我也想練這種課表該怎麼配速及趟數要多少??前些日子有跑過30'' 快跑六趟感覺速度出的來也有速度感,但是想考慮自己能力也排類似課表該怎麼安排??這種練法算是間歇跑嗎?? 2/2
ChatGPT 說: 你說的這種「快跑1分鐘 + 緩和1分鐘」跑30趟的訓練,屬於**間歇跑(Interval Running)**的一種,但也可以歸類為一種較長時間的「變速跑(Fartlek)」或是「高強度間歇訓練(HIIT)」視角的訓練方式,重點在於: 快跑階段接近無氧臨界(乳酸閾值)或VO₂max範圍。 緩和階段讓心率稍微下降,但仍維持活動。 📌 你適合怎麼配速? 根據你過去的訓練紀錄與目標(10K 想破45 分,半馬破 95 分),我們可以這樣估算: 你目前的訓練數據參考: 最大心率:172 間歇跑配速:4:00/km Threshold跑配速:4:20/km Jog:6:00/km ✅ 1分鐘快跑 + 1分鐘緩和的建議配速 區間 配速 心率區間 感覺 快跑1' 約3:50~4:05/km Zone 45(8595%HRR) 呼吸急促,但還能維持1分鐘 緩和1' 約6:30~7:00/km(或慢跑/快走) Zone 1~2(60%HRR以下) 讓呼吸緩和、腿恢復感 ✅ 初學者建議安排(循序漸進) 週期 快跑趟數 配速策略 第1週 6趟(共12分鐘) 先測試能否維持節奏與配速 第2週 8~10趟 調整配速,感覺能穩住呼吸 第3週 12~15趟 鍛鍊速度耐力 第4週 18~20趟 接近完整課表 第5週 25~30趟 完整版30趟共60分鐘課表 如果是你剛開始要練這種課表,我建議 從10~15趟開始,以你的能力慢慢增加趟數比較不會受傷也更容易恢復。 🔄 調整建議 你之前做過30秒x6趟的速度訓練,說感覺「速度有出來」,那很可能你目前在短間歇速度爆發力OK,但在長時間維持高強度的速度耐力這一塊需要慢慢建構。 這種「快1' + 慢1'」的練法是很好的橋樑,讓你: 增加心肺適應 提升VO₂max 減少受傷風險 🧠 總結重點: ✅ 是「間歇跑」的一種(長間歇+短恢復) ✅ 你可以從10趟開始(共20分鐘) ✅ 快跑配速約3:50~4:05/km ✅ 慢跑或走路恢復皆可(重要是呼吸能回來) ✅ 每週做1次即可,搭配其他節奏跑或長距離 如果你願意,我可以幫你設計一份這類「速度耐力型間歇課表」,根據你目前一週訓練量去安排(例如每週做一次這種+一次tempo跑+長跑等等)。你有興趣試看看嗎? 4o
ChatGPT 說: 太好了,我幫你設計一份結合「速度耐力型間歇課表」的完整訓練週,根據你目前狀況來安排。 🧩 基本條件整理: 一週跑量:約 80km 強度跑:約 20km 訓練目標:10K破45分,半馬破95分 當前能力:1600m 可跑在 4:15 內,LT配速可穩在4:20/km 每天可訓練,需「有隔天還想繼續跑」的感覺(川內精神) 🏃♂️ Harris專屬速度耐力週課表範例(第21週強化週) 星期 課表內容 說明 預估距離 一 間歇跑:1'快 + 1'慢 x 15~20趟 快段配速 3:554:05/km,慢段6:307:00/km,總約30~40分鐘 12~14km 二 有氧恢復跑 + 核心訓練 全程Zone1-2,輕鬆慢跑 10~12km 三 節奏跑:5km熱身 + 20分鐘LT配速(4:20/km)+ 放鬆慢跑 強化乳酸閾值能力 12~14km 四 超慢恢復日 or 全天休息 可慢跑、走路或核心訓練 6~8km(或0) 五 Fartlek:2'快 + 1'慢 x 10趟 + strides(5x100m) 當作準間歇,心肺強化 12km 六 長跑:20~22km LSD(Zone2) 穩定心肺+肌力耐力訓練 20~22km 日 Easy Run 或混搭Tempo 5K(若前天狀況佳) 選擇是否加強,視疲勞狀況調整 10~12km 🟦 一週總跑量:82~90km(含約20km強度) 🎯 課表重點說明: 週一:「1'快 + 1'慢」為主課,提升速度耐力與節奏掌握,讓你能穩住配速不崩。 週三:節奏跑進入乳酸閾值區,提升無氧持續力,對半馬特別有幫助。 週五:用變速方式強化節奏感+VO₂max。 週六:長跑維持主課基礎,有餘力可最後3km進入tempo。 交錯安排:每兩天才進入強度,保持川內式「不累不傷、能續航」原則。 🔄 若你這週特別忙怎麼辦? 優先保留:週一間歇、週三節奏、週六長跑。 週五可變成 strides(100m x 6)簡化。 若太累,每趟減量 10~15%即可。 想要我幫你再排成連續幾週的「速度強化循環訓練期」嗎?可以漸進到完整的30趟1'快,也可以加入2分鐘、3分鐘長間歇版。你說~我來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