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zone 1 zone 2 以我的狀況一周要怎麼練才好??

zone 1 zone 2 以我的狀況一周要怎麼練才好 ,目前我是周一 三 五 跑 間歇 及乳酸們檻跑 有 5 min x 3 -6 趟 , 3km x 2 趟, 8 min x 4 趟 等,周日跑長距離10-16km 配速 510-540 ,這樣我還要安排zone 1 zone 2訓練嗎? 還是把周日長距離改成zone 1 zone 2訓練??

ChatGPT 說:
ChatGPT

從你的訓練安排來看,你的高強度訓練已經佔了每週的相當比例(間歇與乳酸閾值跑),而周日的長距離配速屬於 Zone 3 區間(5:10-5:40 分/km,心跳約 138-146 bpm)。這樣的訓練結構在短期內有效,但可能長期累積疲勞,且缺乏 Zone 1 和 Zone 2 的低強度訓練來平衡。

Zone 1 和 Zone 2 為何重要?

  • Zone 1(恢復區)

    • 促進身體恢復和血液循環,幫助肌肉排出代謝廢物。
    • 避免慢性疲勞,提高下一次高強度訓練的表現。
  • Zone 2(有氧耐力區)

    • 提升有氧基礎與脂肪代謝效率,是長距離跑的關鍵。
    • 增加跑步經濟性,降低高強度訓練時的心臟負荷。

目前你的訓練計劃中幾乎沒有專門針對 Zone 1 或 Zone 2 的訓練,這可能會限制耐力的進一步提升,也會提高受傷風險。


訓練建議:一周訓練安排調整

  1. 每週 2 次 Zone 2 訓練

    • 把周日的長距離跑改為 Zone 2 配速訓練(心跳 103-129 bpm),將配速調整到 6:00-6:30 分/km。距離可以維持在 14-20 公里,讓身體有更多時間適應有氧基礎負荷。
    • 再加一天 Zone 2 跑,放在周二或周六,距離可以是 8-12 公里,配速相同。
  2. 每週 1-2 次 Zone 1 恢復跑

    • 安排在高強度訓練的次日(例如周二或周六),距離可以是 5-8 公里,配速 6:30-7:00 分/km,心跳控制在 103 bpm 以下。
    • 或者用 30 分鐘的輕鬆騎車或快走替代。
  3. 周日長距離改為 Zone 2 為主

    • 心跳控制在 103-129 bpm,慢慢增加距離(16-20 公里),同時注重節奏感和耐久性。
    • 偶爾可以在 Zone 2 長距離跑中加入 2-3 公里 Zone 3 配速模擬馬拉松比賽節奏,但不宜頻繁。
  4. 高強度訓練維持,但需間隔安排恢復

    • 確保每次高強度間歇訓練後有至少 24-48 小時的低強度恢復跑或 Zone 2 跑,避免疲勞累積。
    • 一週的高強度訓練(如間歇跑或閾值跑)最好控制在 2-3 次,避免過多負荷。

一周範例計劃

內容 配速/心跳
周一 間歇跑(5 min x 6 趟) Zone 4-5(146-172 bpm)
周二 Zone 2 跑(8-12 公里) Zone 2(6:00-6:30 分/km)
周三 閾值跑(3 公里 x 2 趟,休息 3 分鐘) Zone 4(146-155 bpm)
周四 Zone 1 恢復跑(5-8 公里) Zone 1(6:30-7:00 分/km)
周五 間歇跑(8 min x 4 趟) Zone 4-5(146-172 bpm)
周六 Zone 2 跑(8-12 公里) Zone 2(6:00-6:30 分/km)
周日 長距離 Zone 2 跑(16-20 公里) Zone 2(6:00-6:30 分/km)

總結

  • 每週增加 2 次 Zone 2 訓練,並將周日長距離改為 Zone 2 為主。
  • 添加 1-2 次 Zone 1 恢復跑作為高強度訓練的緩衝。
  • 高強度訓練保持不變,但注意休息間隔,避免訓練過量。

如此調整能幫助你提升有氧耐力、降低疲勞,並最終達到更高效的訓練效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刺客阿昌 的頭像
    刺客阿昌

    輕鬆跑

    刺客阿昌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